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今天交钱明天拿证,这种“信用证书”可信吗?
来源:新华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22天前 | 404 次浏览 | 分享到:

部分机构颁发虚假评价证书,轻松获得高额收益。

记者注意到,广西市场监管部门曾查处一起征信行业虚假商业宣传案。某信用评价有限公司对外宣传其从事的企业信用评价服务经营活动是按照“中国信用协会”授权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对商户开展的信用评价。截至案发时,该机构向616家商户开展评价活动,收取费用共计381440元,被罚款30万元。

与交钱就能颁证书的评价机构相比,合规评价机构会对自愿申报企业进行严格的经营情况分析、财务分析和尽职调查,并出具评价报告。

以“供应商信用评价”为例,审核阶段通常需要半个月,由评价机构或其所属的行业组织出证、出牌;合规评价根据评价指标收费不同,成本远远高于“山寨”机构。

一家合规开展信用评价的机构负责人说,非正规机构通过低价收费、快速发证等方式吸引企业,但其评价标准模糊甚至进行虚假评价,导致结果泛滥且缺乏可信度。“这种乱象使公众对信用评价的信任度下降,会累及正规机构的专业性和市场地位。”

扫除监管盲区,整治“山寨”评价

受访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企业信用评价乱象扰乱市场秩序,埋下违法经营风险隐患,要尽快扫除监管盲区,加强约束做好引导。

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指出,行业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要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诚信建设,指导行业协会商会依法依规开展信用评价等活动,发挥其对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等作用。

业内专家指出,意见将信用评价、信用评级等分列为不同业态,针对性解决“山寨”信用评价乱象问题,可由信用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价市场监管政策,规范行业行为。

“商家花钱‘买’证书误导消费者的情形,可能构成虚假宣传。”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锦建议,进一步推动信息的跨部门互通,提高信用评价机构的准入门槛,推行强制性的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同时,针对“山寨”信用评价或以颁发评价证书为由向企业推介收取费用等行为,需市场监管、公安部门共同发力加以整治。

受访人士还指出,网络平台也要担负起内容审核责任,对于涉及企业信用评价等资质认可方面的商家,要完善审核机制,强化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杜丽群提出,消费者也不要轻信一些商家展出的所谓诚信证书,要甄别颁发证书的评价机构是否靠谱、声誉如何,避免被无信用的“信用证书”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