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名茶汇聚的安徽,何以大而不强?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17天前 | 1116 次浏览 | 分享到:
做长做强产业链,当务之急是打破茶企‘家族式’格局,提高现代化经营水平。

人民网记者走访中注意到,尽管安徽种茶制茶历史悠久,但时至今日,产业链条仍不够长,也不够强。

一方面,发力新式茶饮不足。目前,安徽仅有甜啦啦等果茶、奶茶企业在新式茶饮上有所建树,传统茶企作为不大。他们多向新式茶饮企业提供原料,鲜少自创品牌,更别提有影响力的品牌。

另一方面,在“茶旅文康”融合发展上,安徽做得不够深入。就拿茶文化来说,“安徽茶文化底蕴深厚,尽管谢裕大、天之红等茶企兴建了一批茶叶博物馆,但总体上看,徽茶文化资源发掘、文化引领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柯绍元直言。

此外,由于国际市场茶叶消费习惯等原因,虽然安徽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分别位居全国第2、第3,但以大宗茶为主,对名优徽茶“走出去”推动作用有限。


产业链不长、不强的主要原因,要从企业侧去找。

记者了解到,安徽茶企大多选择“滚雪球”式发展,鲜少借助外部资本。可现实是,做长做强产业链需要资本助力,无论是发力新式茶饮、走“茶旅文康”融合发展之路,还是做优出口结构,都离不开资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福建、浙江茶企对资本普遍持积极态度。

“做长做强产业链,当务之急是打破茶企‘家族式’格局,提高现代化经营水平。”宁井铭表示,茶企要通过资本引入、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而带动产业链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昶则认为,破题关键在人才,“茶企要大力培养管理、策划、出口等方面人才。”

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和从业者一致认为,做长做强产业链,茶企还要“传”“创”并举:“‘传’即传承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创’即在智能化生产技术、新品研制上实现创新、突破。”

另据人民网记者调研,上述原因外,安徽茶产业在政策供给、种质资源保护、“三化”茶园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问题亟待破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