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中国品牌建设的“德”字方法论
来源:品牌联盟网李尚谋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3天前 | 861 次浏览 | 分享到:
品牌建设的终极战场,已从“功能价值”升维至“文明价值”。若仍将“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等概念视为舶来口号,而非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精神自觉,中国品牌将永远困于“追随者”角色。唯有以中国哲学重构品牌底层逻辑,才能实现从“方法论输入”到“价值观输出”的质变——这便是“德”字方法论的历史使命。

  与西方“理性”(Rationality)不同,中国式理性更强调系统性动态平衡,如《周易》“时中”智慧,既非机械规则,亦非主观臆断。

  与“得”之辨:

  “德”侧重内心对规律的认知(“内得于心”),“得”强调外在行为的获取(“外得于物”),二者同源而异用,体现中国哲学“知行合一”特质。

  这一训诂颠覆了将“德”窄化为道德教条的误读,还原其作为“认知-实践系统”的本质:既是认识论(理性洞察规律),又是方法论(动态平衡行动),是符合“道”的中国哲学意义上的“普遍理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这也颠覆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西方重逻辑思考,中国人重经验思考。事实上中国人从周朝周公开始“德治”的“理性思考”到老子的“普遍理性”,这打破了“逻辑-经验”二元对立,如果古希腊为信史,他们公元前三四世纪的侧重形式推理的古希腊逻辑学,我们的系统性理性思维与实践理性也比西方早了好几百年。

  三、“德”的现代三重内涵:认知、实践与价值理性

  基于汪致正先生的考据,“德”可重构为品牌建设的三大维度:

  认知理性:超越经验主义的规律洞察

  从“言必称希腊”的西方理论为中心,到用中国智慧探索开发市场“无人区”,华为“压强原则”体现对技术演进规律的敬畏,以长期研发投入突破芯片封锁,这是“微明”智慧,很久之前就理性判断未来困境的现象级战略成功,正是“德者,道之动”的实践;

  实践理性:复杂矛盾中的动态平衡

  众所周知当下都非常艰难,在所谓的市场下行周期之中,胖东来给了人们最为光明的启发,胖东来以“员工幸福最大化”重构零售逻辑,在效率与人性间实现“执两用中”,暗合《周易》“时中”智慧;

  价值理性:以共同体利益定义增长边界

  宁德时代大力推广《论语之道》,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启发。通过新能源技术输出,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呼应《礼记》“以天下为一家”的德性增长观。

  此三重理性构成品牌的“操作系统”:以“道”锚定规律本质,这个规律是产品规律,公司发展规律,企业发展规律,企业家领导力本质,以及经济增长国家治理人民幸福的发展本质,以“德”构建行动框架,最终实现“义利共生”。

1.jpg

  四、“德”方法论的四大实践法则

  1. 扎根传统:唤醒集体潜意识的符号系统

  案例:茶颜悦色以宋代点茶仪式重构新茶饮体验,将《茶经》“精行俭德”转化为Z世代的“新中式生活美学”;

  逻辑:品牌需成为“传统的转译者”,在《周易》“生生之德”中寻找创新动力,在“民惟邦本”中锚定用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