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茶叶和新式茶饮在需求量上差别很大。以前企业一次卖上万斤的茶叶鲜叶就很多了,而新式茶饮需要的原料动辄几十吨、上百吨,特别是抹茶原料,简直供不应求。”抹茶生产企业四川瀚源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爱民说。去年,经过市场调查,李爱民与人合作在纳溪区投建了产能达400吨的抹茶原料生产加工厂,转型成为新式茶饮供应原料。
一名新式茶饮业内人士介绍,相较于传统茶饮,新式茶饮制作茶底需要冲泡的茶叶量本身就大,而且行业注重创新,需要的茶叶种类也更多,加之市场扩张迅速,带动茶叶需求快速增长。
新式茶饮企业茶百道相关负责人说,该企业在四川采购的雅安雪芽绿茶拼配广西横县茉莉花茶制成的茶底,每年消耗量达数千吨。“近几年通过供应链企业,向茶农、茶园采收的茶叶原料量在数万吨。在四川、福建等主要茶产区,通过‘以销定采’的方式带动‘订单农业’发展。”该负责人说。
江用文说,近年来,新茶饮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给传统茶企提供新的机遇。不少川茶企业纷纷调整发展策略,拥抱新式茶饮赛道,寻求新增长点。
纳溪区护国镇荣龙特早茶厂种植、销售茶叶已有几十年时间。这两年,茶厂的经营重心彻底转移到新式茶饮上来。“一下子销路就好了,利润提升了40%左右。”“90后”茶厂负责人吴松说,他更长远的规划是种植栀子花、茉莉花等,自己开发产业链下游的新式茶饮产品。
建圈强链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无论是传统茶叶产业的提质增效,还是在新式茶饮等领域寻求更大市场,近几年,四川从省级层面出台多项规划,持续推动川茶产业发展,擦亮川茶“金字招牌”。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四川印发《关于推动精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富民增收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四川毛茶产值达到400亿元,综合产值超过1300亿元,带动全省500万茶农增收、300万从业人员就业;到2030年,毛茶产值达到600亿元,综合产值超过2000亿元。“2024年川茶综合产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该负责人说。
“以前大家对产业链重视程度不够,‘单打独斗’的比较多。现在四川正酝酿产业‘建圈强链’的相关政策,更加注重产业链深度、有机融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罗凡说。
为弥补川茶品牌分散、推广薄弱等短板,近些年,四川从省到市、县(区)陆续推出多个茶叶区域公共品牌。据介绍,省级区域公共品牌“天府龙芽”已覆盖四川11个市(州)32个县(市、区)。纳溪区培育省级著名商标3个、省级名牌产品1个,“纳溪特早茶”公共品牌价值已超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