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品牌管理:白象深陷“多半”商标危机,看专家如何破局?
来源:蓝鲸财经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32天前 | 1029 次浏览 | 分享到:
所有持有类似商标的企业当引以为戒:莫让合法的商标,成为刺向品牌心脏的匕首。
品牌信任一旦崩塌,再精妙的公关话术也难以弥补。

第三步:透明化行动重建信任

开放工厂参观,邀请消费者代表、媒体参观生产线,展示真实的原料采购和生产流程。在包装设计上采用透明窗口或更直观的图示,让消费者一目了然看到产品实际分量。

真正的危机公关,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非掩盖问题。白象需明白,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特殊情感是宝贵资产,绝非可透支的信用卡。

行业警示:商标合规≠舆论安全

此次事件为所有使用暗示性商标的企业敲响警钟。詹军豪指出,商标注册的合法性不等于舆论安全性,企业需主动梳理三类风险:一是商标含义与公众认知的偏差,如“多半”易被理解为数量描述;二是宣传语与商标组合的误导性,如“大分量”强化误解;三是符号设计与承诺的割裂,如视觉突出商标却弱化克重标注。

建议企业建立“舆情 - 法律 - 品牌”联动的前置排查机制,对可能引发争议的商标进行伦理评估,如邀请消费者代表参与评审,或模拟舆论场景测试公众反应。

结语:民族品牌更应珍惜羽毛

白象作为承载国民情感的“国货之光”,曾凭借拒绝外资收购、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等举措赢得广泛尊重。正因如此,消费者对白象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在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信任的建立实属不易,但崩塌只需一瞬间。当消费者发现曾力挺的民族品牌也在玩擦边文字游戏时,产生的背叛感会成倍放大,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希望白象以此为契机,刀刃向内,回归“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毕竟,最好的危机公关是防患于未然,而非事后补救。

所有持有类似商标的企业当引以为戒:莫让合法的商标,成为刺向品牌心脏的匕首。(詹军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