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2025年“广元工匠”张晶晶
来源:广元新闻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1天前 | 18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中石化广元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净化车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车间运行班长张晶晶。1982年7月出生的她,是一位天然气净化操作高级技师,擅长对净化装置进行精细化调控及异常事件处置。

从青涩的操作工到技术专家,从党员到行业标兵,张晶晶用多年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获评2025年“广元工匠”。

在平均硫化氢浓度超5%的装置区里,这位“80后”巾帼工匠依然在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将硫回收率提升到99.5%,让每一立方米天然气都物尽其用。”

坚守 十余载以匠心致初心

2012年,刚满30岁的张晶晶主动请缨来到当时苍溪县正在建设的元坝气田,在秦巴山深处一待就是十余载。

面对国内首个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的复杂工况,她从最基础的操作学起,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上千组运行参数,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她很快成为公司为数不多的技能操作骨干。

自元坝气田建成投产以来,她默默坚守岗位,主动担当奉献,累计参与10次装置检维修工作,累计处理原料天然气超120亿立方米,为整个元坝气田“安稳长满优”运行作出重大贡献。

尤其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她带头组建“党员突击队”,连续驻厂坚守86天,确保防疫期间日均300万立方米的稳定供气;2023年装置大修期间,她连续驻守现场42天,精准调度768台阀门、2200套紧固件,创造了“零差错”的物资调配纪录。

在元坝气田,张晶晶带领班组成员守护着净化装置的安全命脉。她建立的“隐患作战沙盘”,累计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37项。这位“80后”女将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篇章。

攀登 用心解锁“创新密码”

在控制室的操作台前,张晶晶练就了“听声辨位”的绝活——仅凭胺液循环泵的振动频率就能准确判断设备状态。

在装置检维修现场,张晶晶参与“净化装置高效开停工研究”,创新“阶梯式开停工法”,将行业平均25天的工期压缩至16天,这项纪录至今保持。

依托张永涛技能创新工作室平台,张晶晶牵头组建了净化工艺优化攻关组,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累计发表《低温羰基硫水解催化剂性能评估》等专业论文4篇,其中第一作者1篇;其主导或参与研发的“空冷丝堵带压堵漏工具”实现不停产维修,单次抢修节约成本80万元;“液力透平电伴热及冷却水盘管改造”降低装置能耗,年节电200万千瓦时,相当于600户家庭年用电量;首创的“动态调控法”,通过温度梯度控制、胺液循环优化等系统性改进,使装置硫回收率提升至99.2%,年节约能耗成本280万元。

创新成果“一种T型过滤设备”“一种空冷丝堵带压堵漏工具”“一种硫封缓冲器”“一种用于溶剂回收罐入口连接管”获国家发明专利;主持完成的《降低联合装置投用自控过程中误操作率》QC课题,使联合装置投用自控过程中误操作率环比降低50%,联合装置投用自控过程中人员误操作率环比降低60%。

这些创新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推动着西南地区净化技术的进步。

传承 让“青出于蓝胜于蓝”

张晶晶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现场实操能力。她深知,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第一届、第二届四川省天然气净化操作技能竞赛比武中,她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出色的发挥,分获铜牌以及金牌的好成绩。同时,作为中石化西南油气田首批“双师型”人才(技师+培训师)和张永涛技能创新工作室主要成员,张晶晶参与构建起了“三维立体”培训体系,开发《净化操作工学习地图》等特色教材3部,创新“情景沙盘推演”教学模式,累计培训学员1500余人次。

她还先后担任两届四川省天然气净化操作工竞赛命题组组长,设计出融合现场实际的“动态分析”竞赛模块并被列为标准赛项;2022年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编制了《天然气净化操作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推动行业技能评价体系革新。

荣誉见证奋斗路,砥砺奋进再出发。十余载春华秋实,张晶晶先后获中石化西南石油局“三八红旗手”“青年岗位能手”“敬业奉献最美青工”“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等多项殊荣。

正如她在工作笔记中写下的誓言:“净化装置就是我的战场,守护国家能源安全就是我的使命。”在川东北这片热土上,张晶晶和她的团队继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石油人的壮丽篇章。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