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缙云烧饼产值达到27亿元,同比增长12.5%,从业人员达到2.3万人,比2020年的24亿元整整增收了3亿元。”近日,丽水市缙云县烧饼办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受疫情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2021年缙云烧饼产业依然续写着“致富传奇”。
从“路边摊”走向“品牌店”,从“小县城”迈进“大都市”,从“谋生技”转为“致富经”,缙云烧饼产业一路走来,已成为浙江特色餐饮龙头产业和助农增收典范。
近年来,缙云烧饼正经历着“极速扩张”。示范店开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到了全国50多所高校食堂,开进了浙江省政府等20多家政府机关食堂,开到了全国50多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到了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缙云烧饼许可授权90家,累计签订授权许可合同1009份,开张营业示范店661家,全国开张门店(点)8000多家。
从“小烧饼”到“大产业”,缙云烧饼产业化发展的背后,是一代代缙云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步伐。“我们的烧饼摊能够开进大商场、走向全世界,靠的就是不断创新、不断研究。”潜心烧饼技艺35年的缙云烧饼“总教头”赵一钧,目睹参与了行业巨变。
“想都不敢想,小买卖能做出27亿元产值。”回顾这35年的创业路,赵一钧历经街边摆摊的艰辛,开办首家示范店的忐忑,带领缙云全县师傅创业的荣光,如今不仅自己年收入过百万元,更带领着上万名“学徒”走上了致富路。在他看来,一切转变,都来自于缙云县委县政府的“幕后推动”。
2014年,缙云县锚定打造特色富民产业的目标,先后成立“烧饼办”,组建“烧饼协会”,开办“烧饼班”,举办“烧饼节”……以政府的幕后之手推动行业的台前之变,铺就了缙云烧饼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快速发展之路。
产业发展,人是关键,技术是核心。烧饼虽小,亦是如此。多年来,缙云累计培训烧饼师傅10980人次,成功培育中级缙云烧饼师傅250人、高级缙云烧饼师傅280人、缙云烧饼大师10人,带动从业人员4万多人,人均增收4万多元,实现了培训内容、注册商标、制作工艺、经营标准、门店标准、原料标准的“六统一”,搭建起“政府铺路、行业引路、百姓走路”的“三位协同”的致富模式。
缙云烧饼的产业化,还带动了缙云菜干、土猪、土麦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全县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的新渠道。2021年,缙云全县“908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市场价格达到7—8元每公斤,是普通小麦最低保护价的3倍以上。缙云县东方镇是“缙云菜干”专业镇,2015年到2021年“缙云菜干”半成品收购价从8元每公斤到20元每公斤,其中2021年该镇菜干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全县产值6400多万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小烧饼”甚至衍生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缙云不断加强对烧饼桶、炉芯等行业的扶持,经认定后将相关合作社加入缙云烧饼协会,列为定点供货单位,帮助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缙云县东山村东山窑出产的陶炉膛,属“缙云烧饼”的私人定制饼桶店,现每年能销售烧饼桶5000个以上、炉芯2万多个,实现产值700多万元。2014年至今,缙云累计卖出烧饼炉芯6万多套、木制烧饼桶2.6万多只,实现产值约3300多万元。
如今,缙云烧饼声名在外,已然成为缙云的一张“金名片”。“小烧饼”不仅激活了一个富民增收的“大产业”,更激发起缙云人民创业创新的实干热潮,在全国形成了独特的“缙云烧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