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当构建三位一体的法律保护体系:首先在权利确权层面,需及时完成核心商标注册并申请驰名商标认定,建立涵盖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尤其要注重传统工艺的专利申请与商业秘密分级保护。
北京同仁堂健康旗舰店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并不能确定别家店铺原料的真假。
另一方面,尽管有曾在同仁堂工作的员工表示,北京同仁堂官方渠道的产品质量有保障,但也有报道指出同仁堂旗下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这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同仁堂线上其他渠道产品质量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一款名为“菊花桂花决明子枸杞茶”的产品在某平台的“菊花茶爆款榜”上连续6天占据榜首位置。这款茶由“兴安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同仁堂旗下公司)出品,其商标持有者享有良好的市场声誉。尽管该店铺仅销售这一款产品,却以两种价格提供同规格商品,其中低价商品比市场均价低3元。
据消费者反馈,该茶因其独特的口感和显著的养生功效而广受欢迎,销量和浏览量均表现突出,浏览量超过500万次,销量达到5.6万。
店铺客服向记者明确表示,所售产品均为正品,且已经过严格检测,并获得平台审核通过后才得以上架销售。
上述员工认为,这种很可能是“回流药”。事实上,众多同仁堂的产品在其他渠道的销售价格甚至低于店内的购进成本,这类情况很可能涉及回流药问题,导致产品的质量和真伪难以辨别。有些产品可以扫防伪码分辨,但是有些没有防伪码的根本分辨不了,所以最好到正规药店购买。老字号如何延续?
从各大平台的讨论中可以发现,一方面,公众对同仁堂产品有较大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公众又对市场上各家“同仁堂”销售的产品表现出一定的不信任。
有消费者在天猫投诉平台反映,其购买的辅酶Q10胶囊商家宣传为北京同仁堂产品,但实际发货为南京同仁堂产品,引发了对南京同仁堂贴牌产品的质疑。商家以次充好,高额赚取差价。
由此可见,贴牌生产对南京同仁堂带来的负面影响依旧存在。而同仁堂的贴牌生意也依然存在。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贴牌生产虽为品牌方提供了快速拓展市场、优化成本的路径,但其潜在法律风险需高度警惕。核心风险聚焦于三大领域:知识产权纠纷、产品质量追责及商业秘密失控。
其中,在产品质量责任方面,品牌方作为产品责任主体,一旦贴牌商品出现缺陷,如安全标准不达标、功能失效,需承担消费者赔偿、行政处罚及品牌商誉损失。企业要严格筛选制造商,核查其生产资质、合规记录及技术能力,避免“代工方埋雷,品牌方担责”。
消费者对于“同仁堂”品牌的关注,更多地转向了如何选购到优质产品,而非仅仅关注品牌本身的信誉。在这种背景下,“对老字号商业标识进行仿冒、攀附、混淆等侵权行为,严重损害老字号的显著性、唯一性,这将导致老字号品牌被异化与通俗化,从而严重阻碍其长远发展。”有业内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