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消费者可通过设置高强度密码并注意更换,关闭非必要支付权限、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等方式,强化账户安全保护。
平台退选万能操作:直接找客服,要求关闭相关支付服务。
——————————
跨境购物有风险 谨防海淘代购“甩锅”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跨境网购日渐流行,为消费者购买境外商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消费纠纷。
以近来席卷年轻群体的“谷子”(泛指与泛二次元相关的动漫、游戏等IP版权作品的衍生产品)收藏热为例,许多消费者为购买海外原版“谷子”,选择在社交平台拼团购买,而由此产生的拼团团长卷款失联、虚假发货、货不对版等案件频发,让不少人钱货两空。
今年“3·15”期间,河南省濮阳市消费者协会根据《投诉情况分析》和受理投诉统计资料指出,2024年跨境消费投诉量增长78%,问题集中于免税商品真假混卖、代购“跑单不发货”、海外平台退款需自行承担国际运费等。例如,有消费者反映称,其通过社交平台代购奢侈品包,收货后发现为高仿品,但代购方以境外交易为由拒绝售后服务。
记者从中消协获悉,境外商品原产地有关质量、安全、卫生、环保、标识等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可能与我国标准存在差异,所以跨境代购商品是否符合国内标准以及能否索赔成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消费者只能自行承担相关风险。尤其是宣称功能的进口食品,其管理方式与我国不同,消费者应谨慎购买。
事实上,我国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只要是符合条件的正面清单目录内的均可购买,其中包括酒、饮料、调味品、食用油、乳品、蜂蜜等食品。消费者应选择正规、信誉较好的跨境电商平台进行采购,并注意留存聊天截图、电子发票、物流信息等购物凭证,收到商品后注意检查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内容。
在享受跨境购物便利的同时,还要保障好自身权益。濮阳市消协也提醒消费者,选择接入“跨境消费保障计划”平台(如天猫国际、京东国际),优先使用平台担保交易;要求代购方提供商品境外专柜采购视频及海关清关证明;遇纠纷可向中国海关12360热线举报线索。
小贴士:
在跨境购物场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关于“七天无理由退货”“退一赔三”等相关规定可能较难适用。
——————————
警惕知识付费“套路”深
“零基础零门槛,包学包会”“包就业”“轻松月入过万”……面对天花乱坠的宣传,看着诱人的“馅饼”和“捷径”,不少消费者一时冲动入了坑,陷入“交钱容易退费难”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