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期4天的2025“北京国际茶业展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交流会北京泉州茶宣传推介会”(简称2025北京“一展两会”)在北京落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表示,本次活动将充分发挥文化、创新、流通、专业的优势,为茶区与企业搭建深度对接市场的产销衔接桥梁。同时,通过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期间,奶茶、冰淇淋、茶点等食品让京城百姓大饱口福,各展台的互动区域热闹非凡,观众争相体验点茶、簪花、制香等活动。多项专题推介会体现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成果,一些区域品牌的亮相更是向观众展示了地域特色和亮点。展会上的热闹喧嚣只是短暂的,产品背后的品牌故事似乎更具吸引力。

既要有好的生态,茶园管理也要跟上
在梵净山茶展区,10家优质茶企业组团参展,带来了贵州铜仁市梵净山的茶叶。
“梵净山茶”是铜仁市茶叶公用品牌,为了强化品牌辨识度,展馆的设计融合了武陵山脉的层峦叠翠与茶园的云雾缭绕,通过茶文化元素、茶田造型以及多媒体互动,全景呈现铜仁“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
铜仁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肖楚介绍,梵净山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茶区生态完好、没有污染,茶区规划、茶树栽培、茶园管理、生产加工及产品包装运输等环节均采用无公害生产管理技术和措施,茶园管理绿色防控率达到90%以上。
好山好水才能出好茶,有了好的生态,茶叶品质自然也不会差。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好生态的基础上,很多企业还十分关注茶园的管理。
泉州主题馆安排了茶、香、瓷技艺互动体验区、闽南红墙砖拍照打卡区等,观众可沉浸式体验泉州茶的独特魅力。“安溪铁观音的香靠的就是摇。”泉州主题馆内的工作人员现场展示摇青技术,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前来观看。
福建泉州市已经培育“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在泉州,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茶叶生产从“粗放”走向“集约”。依托安溪铁观音一号、二号卫星,泉州以“茶园大数据、茶企大数据、茶配套大数据、电商大数据”等数据为支撑。同时,持续推动“茶园布控气象监测设备+可视化管理系统+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茶园虫情测报系统”的智慧茶园管理体系,植保无人机、农业机器狗等新装备在茶园生产中大量应用。
关注安全质量,产品应不断创新
茉莉花茶的清香,总是沁人心脾。全球10朵茉莉花,6朵都来自广西横州。2024年,横州市茉莉花种植面积超过13万亩,年产鲜花11万吨、花茶9万吨,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全球的60%以上。2024年横州茉莉花茶以45.37亿元的品牌价值荣膺“2024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TOP50”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