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被称为中药八珍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味甘、淡、性平,不仅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等传统功效,还是美容养颜的佳品。那么,当前广元茯苓的种植、开发情况如何?种植基地是如何保证道地性的?下一步如何创新发展?
“土疙瘩”变身致富“金疙瘩”。广元已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和“六统一”等发展模式带动全市茯苓产业发展。茯苓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全市2000余户5000余人从事茯苓产业相关工作,2023年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茯苓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村民的就业机会。年近七旬的元坝镇中梁村村民王一金谈起茯苓,笑得合不拢嘴:“我在园区长期务工,平均每天能挣80元,还有林地流转、入股专合社分红等收入,一年挣2万多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对于脱贫户,我市还采用免费发放菌种、免费技术指导、免费运输、提高收购单价等惠农手段,提升脱贫户的种植积极性和收益。
在加工基地的库房里,10多层的铁架上,灰白色的茯苓块、茯苓丁摊铺在晾晒筐中,旁边还堆放着已完成初加工的茯苓产品。“平均每天可加工9吨鲜茯苓。”加工基地负责人尹菊兰说,“我们不施肥、不打药、不除草、不浇水,仿野生化种植的茯苓,品质好、销售旺,生产的干品价格要比其他地方生产的贵一些。”
茯苓作为“天府森林粮库”广元行动的重点发展品种,除了初加工,精深加工也发展迅速。茯苓饼干、茯苓富硒面、茯苓酒等产品畅销全国。“精深加工促进产业高值化发展,我们新研制了茯苓速溶粉,很快就能上市销售。”商友剑表示,他们不断寻求合作,努力研发创新,力争每1-2年研发1个新品。
销售也需与时俱进。“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除了传统的农产品直供中心,还通过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天虎云商’平台等拓宽销售渠道。”商友剑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下一步,我市将加强道地药材质量监管,强化引种、种植、采收、加工、存储、流通各环节管控,确保广元产道地药材品质。开展宣传引导和招商引资,大力宣传广元茯苓首个“352示范工程”认定品种,积极招引企业来广投资川产道地药材产业。开展道地药材利用研究,依托科研院校,探索研究道地药材在食品、保健食品、生物医药等方面利用价值,推动我市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果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兰宜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