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品牌故事:解密广元茯苓“川产道地药材”的进阶之路
来源:广元新闻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44天前 | 1619 次浏览 | 分享到:
茯苓被称为中药八珍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味甘、淡、性平,不仅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等传统功效,还是美容养颜的佳品。那么,当前广元茯苓的种植、开发情况如何?种植基地是如何保证道地性的?下一步如何创新发展?

科研团队的有力支持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的李敏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一直参与其中。”邓磊说:“每到茯苓生长关键期,团队成员都会到基地来,一方面指导我们种植,另一方面进行科学研究。”

在柳桥村2组的一片松林里,一根根长约60厘米的松树木段,按“井”字型堆码在通风向阳处,上面覆盖着塑料薄膜。“每年秋天,我们都会选择适宜的松树进行间伐,削皮留筋后的段木通过日晒干燥,待敲之发出清脆响声,两端无松脂分泌时即可用来接种。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用塑料薄膜等物品覆盖堆放物以防止雨水淋湿。”邓磊介绍道。

待到接种时,这些段木会与菌种结合,茯苓菌丝在松树树干中蔓延,通过分解和吸收松木中的养分和水分来获取所需营养。“肉引是将新鲜的茯苓肉块贴附在木段上;木引是用带有菌丝的松树木段进行接种。现在,我们不采用这两种方式,而是选择菌丝引。”邓磊所说的菌丝引,就是将段木和菌种结合的方式。

科技含“新”量决定产品含“金”量。我市在2023年出台了《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从栽培环境、苓场选择、种植技术、种植管理、采收、苓场清理等方面为广元茯苓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根本遵循。

疏密有致的马尾松林,不仅为茯苓生长营造了适宜的温湿度与遮阴条件,还提供了丰富的腐殖质土壤,促进菌丝更好地吸收养分。“只需要1个月,菌丝就会布满段木,在段木一端结出菌核,再经过1年的生长,就可以采挖鲜茯苓了。”邓磊说,“单窖菌材转换率由原来的不到20%提升到25%以上,也就是说100公斤木材至少能生产25公斤鲜茯苓。”

在松树繁茂的地方,容易感染松材线虫病。这种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具有发病快、致死率高、防治困难等特点。“经过观察,种植茯苓的松林,没有出现过松材线虫病。”邓磊表示,种植茯苓,促进了松林加快天然更新,在实现促农增收的同时,森林生态系统也更加稳定。

茯苓产业示范园区。市林业局供图

从“种一轮三”到“全产业链”

促进产业高值化发展

“林下的芍药苗长起来啦!”马克思社区的一片松林下,传来元坝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兴奋的声音。他们穿梭在松林间,忙着度对松林和林下中药材生长状况进行检查。

在茯苓352示范建设基地里,矗立着多个轮作区的牌子,除了芍药,还种植有天冬、黄精、虎杖等,这些都是3-5年中短期根茎类中药材。“种植菌类植物的土地如果连种连耕,会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含盐量及pH失衡,肥力下降,不利于菌类的生长。”商婕说,每种植完一轮,需要有三年的休整期,让土壤得以恢复。”

这种“种一轮三”的轮作模式,实现了“松林+茯苓”立体循环种植,该模式还成功入选全国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