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的竞相迸发,地方优势产业的成长壮大,为泉州和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在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晋江经验”这一宝贵财富也不断开枝散叶,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留下更多足迹。
2007年,晋江商人陈德启花15分钟做出决定,用2亿元签下宁夏贺兰山东麓的10万亩戈壁滩。10多年来,他先后斥资16亿元在一片不毛之地上种下500多万棵葡萄树,让5万多亩荒滩得到开发,帮助3000多名当地群众实现就业。
晋江人素有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传统。在富起来以后,这种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社会事业发展,晋江人留下了众多扶危济困、热心奉献的榜样。
24年前,晋江顺应企业家和群众呼声,通过多方努力争取,获批建设晋江机场。面对资金急缺的情况,晋江企业发出捐款倡议书,短短半年多时间,上亿元捐款从市里、国内、海外汇聚而来……晋江机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捐献比重最高的机场。
16年前,全国首家县级慈善总会——晋江市慈善总会成立。截至今年4月底,该会已累计募集善款达到30.22亿元,投入善款16.2亿元用于各类慈善工程,以及定向投入卫生、教育、养老等领域,受助困难群众近17万人次。“不比财富比捐款、不比阔气比名气”在晋江企业家群体中蔚然成风。
“人口多、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禀赋不占优、靠自己的骨头长肉、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晋江市委组织部部长吴忠刘感慨地说, “小晋江”与“大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晋江经验”成于晋江,也完全可为其它地方学习、借鉴。
从“闽南晋江”到“世界晋江”: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以更强自信逐梦国际舞台
今年5月9日,非洲摩洛哥马拉喀什体育馆内,晋江接过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旗帜,《爱拼才会赢》的旋律在千里之外的国际赛场上响起。
在2020年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申办过程中,晋江以“爱拼敢赢”的精神一路闯关,成为共和国历史上首个举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县级市。
从晋江籍华侨漂洋过海“讨生活”到晋江产品走遍全球“找市场”;从乘势“一带一路”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到“以赛兴城、以赛促产、以赛惠民”的体育城市打造,晋江的开发开放跨越历史沧桑,道路越走越宽。
“不是要做中国的耐克,而是要做世界的安踏。” 在今年4月的晋江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豪迈宣言。
在位于晋江市的盼盼食品集团,工作人员在清点一批准备出口海外的薯片产品(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