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当构建三位一体的法律保护体系:首先在权利确权层面,需及时完成核心商标注册并申请驰名商标认定,建立涵盖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尤其要注重传统工艺的专利申请与商业秘密分级保护。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之前南京同仁堂药业尽管是小股东,但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以“南京同仁堂”的名义大肆宣传、出售各种产品。绿金家园实质上扮演着“总经销”的角色,其所有产品均非自研生产,而是源自一些不知名的厂家,并通过贴牌‘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进行销售,在宣传时还特别强调“南京同仁堂”的品牌标识。
此前,多家媒体也深度报道过南京同仁堂贴牌乱象,甚至将其总结为“万物皆可贴牌”。
2023年4月4日,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八条,对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保健品有限公司处以罚款100万元。该公司因在经营活动中及产品上突出使用“南京同仁堂”字样,且字体相似,足以引人误认为是“南京同仁堂”的产品,被认定为利用“南京同仁堂”的市场知名度和商业优势,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构成商业混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行为意在利用‘南京同仁堂’的市场知名度,以及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商业优势,以此来争取交易机会,获得竞争优势。”
记者观察到,南京同仁堂在其官方网站上的防伪查询页面中明确提示:南京同仁堂的正宗产品除标注南京同仁堂商号外,还统一使用了“乐家老铺”商标。然而,市场上却出现了一些侵权企业,故意混淆视听,误导广大消费者。
“吸血”北京同仁堂
作为“同仁堂”商标唯一合法持有人,北京同仁堂被搅入另一乱局。
在黑猫投诉平台,有用户表示,某平台上“北京同仁传统滋补经营部”店铺贩卖假冒伪劣的商品,其商品与北京同仁堂无任何联系,却使用北京同仁堂字样误导消费者,商家狡辩称是保健品,但其商品外包装上无任何保健品蓝色标识。
北京同仁堂存在众多的恶意模仿者。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同仁堂”为关键词搜索发现,不少店铺名称与“同仁堂”官方相似,比如“北京同仁经营部”“北京同仁百年总馆”“同仁堂直营总店”等,且产品介绍、包装等也多有相似之处。
其中又涉及多种业务类型,包括原料供应、代客制丸等。比如,北京同仁百年总馆客服称其与北京同仁堂有合作关系,属于北京同仁堂原料供应链药仓,其售卖的是同仁堂原料。另一家北京同仁经营部客服表示,本店使用的则是同仁堂原料,售卖商品属于定制款原材料代客制丸,下单默认制作丸子发货,即代表授权本店加工磨粉制丸。
此外,“同仁堂直营总店”则向记者表示其为同仁堂官方,作为经销商在售卖同仁堂的产品。月销超3万件。
不难发现,作为同仁堂的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企业和店铺均借助“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大放异彩。然而,这些产品的质量究竟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