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利剑”在铁腕执法、斩获大案要案的同时,对于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民生计量、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问题也频频出手。2015年,质检总局部署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车用发动机和汽柴油“质检利剑”专项行动,有效保障了汽柴油升级方案的落实。2016年,质检总局围绕保障民生计量,全面开展加油机、电表、气表、水表“质检利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计量欺诈行为。
缺陷产品召回是“保安全”的另一项重要手段。据介绍,近5年来,我国共实施1013次召回,召回缺陷汽车4729.9万辆,占14年来召回总量的83%。《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实施两年来,我国消费品召回的总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件。
2017年9月14日至10月13日,一个月内因高田气囊召回汽车达800万辆。媒体评论,如果没有质检总局的介入,跨国车企的高田气囊召回或还将姗姗来迟。
织好国门安全“防护网”
地中海实蝇、疯牛病、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任何一种有害生物或传染病的传入均会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带来灾难。
“国门生物安全涉及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外来生物通过人为和自然条件跨境传播到一个新区域后,如果当地生存环境适宜,或缺乏天敌,容易引起大灾害。
防止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传入和有害生物入侵,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打赢这场战争的法宝便是覆盖海陆空口岸,囊括出入境人员、进出口货物、国际邮件快件、国际交通工具的立体式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进境有害生物截获种次年均增长超过20%,累计监测截获外来有害生物超8000种。
要当好“把关人”,必须织好“防护网”。质检系统以完善集疫病疫情、风险分析、技术法规、应急预警为一体的国门生物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为抓手,强化检疫准入体系评估,推进国门生物安全监管分层、企业分类、风险分级管理。
2017年10月,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爆出大规模造假丑闻,随后有媒体披露,十多年前一批准备用于三峡工程的进口热轧钢板,被中国检验检疫部门检出不合格,这批钢板正是来自日本神户制钢。“旧闻”成为“新闻”,引发了网友对检验检疫部门进出口质量安全把关的纷纷点赞。
如今,质检总局正着力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2016年组织目录外进出口商品监督抽查,检出进口商品不合格率28.4%。与此同时,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严密守护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全面构建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