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五一”将至,请看这份消费避“坑”指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1天前 | 215 次浏览 | 分享到: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观察146场直播后,总结出“优惠价”不优惠、信息模糊不真实、限时限量制造紧张感、赠品标注虚高、以“白牌”产品误导消费者五方面典型消费潜规则。其提醒消费者勇敢抵制、积极举报、大胆监督,在直播网购时,注意了解并防范直播间不规范促销行为,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轻易被各种话术误导;若怀疑主播存在虚假诱导、价格不实等行为,可主动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详细情况及相关佐证材料。

小贴士:

上述直播间不规范促销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权,破坏公平交易环境,还存在可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价格法等法律法规的情形。

——————————

新型线上支付方式背后暗含风险隐患

在消费市场日益多元化的当下,“先用后付”“免密支付”等支付方式凭借灵活、便捷的特点在电商平台上迅速普及,但也带来多重风险隐患。

“先用后付”指满足特定条件的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物时可先0元下单,待确认接受商品时再支付款项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中消协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以下简称《投诉情况分析》)指出,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先享后付”“先学后付”“先用后付”的相关投诉超万条。有专家提醒,若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先用后付”,后续很可能会因未按时还款产生逾期费用,甚至出现信用风险等问题。

“免密支付”指无需密码确认支付,是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推出的功能,用户开通后,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直接扣款。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免密支付易成盗刷漏洞,这一功能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风险激增,小额免密累积大额损失,隐蔽性强导致难以及时察觉。

记者尝试后发现,在开通环节,部分平台将“先用后付”和“免密支付”设置为支付页面默认推荐选项或者优先选项,而与近乎无障碍的开通流程相比,两者的关闭步骤都很复杂。在客服的帮助下,记者来回翻找多个页面后才彻底关闭相关服务。

怎样主动防范支付风险呢?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发布消费提示,指出“先用后付”模式容易让人产生过度消费的冲动,消费者应警惕过度消费和冲动购买,选择正规平台购物,仔细阅读开通使用协议,留心自动续费、取消流程,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并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购物凭证和交易记录。

中消协则建议消费者,采取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强化账户安全保护、养成定期对账习惯3种措施。一旦遭遇盗刷,应立即冻结支付渠道、留存证据投诉,若损失金额较大,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