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还要用来招引人才。当前,这一赛道大热,吸引特斯拉、蚂蚁、小米、华为等头部企业纷纷入局,各家展开抢人大战。多位受访者提到,人才缺口不容小视,亟需攻克“人才关”。
“人力支出在企业成本中占比很大,有些落地企业并没有把研发部门放在这里,因此企业要有充足的资金吸引团队、留住团队。”范毅文说,四川地处西南内陆地区,相比北上广深杭,在吸引人才方面还需加大力度。比如,企业瞄准了省内外知名院校的毕业生,计划近期开展招聘。
冯振宇认为,吸引人才是一个长期过程,除了要更加开放,还可以走差异化竞争路线来吸引人才聚集。
“从更大层面出发,要进一步提高四川的城市形象,加大相关产业对外宣传,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业内人士建议。
他们还提到一个细节,2月初的湖北省“新春第一会”上,10款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还给省委书记递话筒。“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政府的姿态和引导、支持力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认为,接下来需要推动政府、企业、市场协同发力,联合打造优质高效的“人形机器人生态”。
“进一步加大力度打造生态,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手段,加强产品试点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优化性能,带动产业更好地成长。”范毅文建议。
时间,在当下分秒必争的科技创新中尤为关键。
“相比北上广深杭,四川起步晚了半年到一年左右,要抓紧抢时间。”不少受访者说,有紧迫感也要有信心,因为四川有着基础好和底层技术足等优势,在资金、人才、政策俱全的情况下,进一步转化前期技术资源,找准自身定位,走差异化发展路线,落后的时间一定追得上来。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贡嘎二号
贡嘎二号双足人形机器人“鸿鹄”是首个“成都造”全栈自研且配备“最强大脑”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被赋予了理解、推理和执行能力。“鸿鹄”能够实现外界信息多维度感知、抽象语义精准解读、任务路径快速规划等功能,将成为工业生产中的智能先锋、家庭生活中的全能助手,为众多应用场景带来全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Raydiculous-1
全国首个无需人工干预、无需遥控的自主完成跨空间人形机器人任务规划推理执行系统,在执行大空间和跨空间任务中拥有长视野推理规划能力,同时具备自主学习、处理跨场景任务的特性。它可以让机器人拥有更加聪明的“大脑”:只需给出一个简单的“拿饮料”指令,机器人能自主前往厨房冰箱里拿饮料,并给到坐在客厅沙发上的你。
绵阳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夸父-MY人形机器人
国内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机器人能够实现多地形行走,其步态算法全面适配沙地、草地、障碍等多种地形,整机进行轻量化设计,其自研一体化关机的功率密度达到全球一流标准。该平台结合大模型作为具身智能载体,可成为多场景通用机器人平台,在教学、科研、展厅、特种、工业、家庭等场景进行产业化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