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中国品牌建设的“德”字方法论
来源:品牌联盟网李尚谋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3天前 | 847 次浏览 | 分享到:
品牌建设的终极战场,已从“功能价值”升维至“文明价值”。若仍将“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等概念视为舶来口号,而非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精神自觉,中国品牌将永远困于“追随者”角色。唯有以中国哲学重构品牌底层逻辑,才能实现从“方法论输入”到“价值观输出”的质变——这便是“德”字方法论的历史使命。

中国品牌建设的“德”字方法论:从文化觉醒到全球范式重构

——以东方理性破解西方理论的时代局限


一、西方品牌理论的“中国答卷”与时代之问

  过去四十年,奥美的品牌形象论、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体系和特劳特的定位理论,等等西方市场品牌理论为中国企业注入了市场化基因,成就了海尔、联想等一批全球化品牌。然而,当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品牌强国”,当Z世代在算法世界中追求情感共鸣,当国际竞争裹挟意识形态对抗时,西方理论的局限性愈发凸显:

  功能主义陷阱:西方理论擅长“定位细分市场”“塑造品牌形象”,但无法回答“中国品牌如何承载五千年文明基因”;

  工具理性局限:工具理性必须得到批判,定位理论强调“心智占位”,却难以解决“精神商业时代的意义供给”问题——用户需要的不仅是产品功能,更是文化认同与哲学答案;

  价值观冲突:在逆全球化浪潮中,西方“股东利益至上”的逻辑与中国“共同富裕”的追求形成根本张力,从好莱坞电影等文化产品到广告宣传等市场表现都在“政治正确”“多样性”等方面出现各种价值观冲突,给全球社会提出新问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在关税大战的乌云压城的情况下,中国品牌应该如何跨越这个转折时期?完成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过程,以及对全球品牌版图的重构!

  品牌建设的终极战场,已从“功能价值”升维至“文明价值”。若仍将“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等概念视为舶来口号,而非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精神自觉,中国品牌将永远困于“追随者”角色。唯有以中国哲学重构品牌底层逻辑,才能实现从“方法论输入”到“价值观输出”的质变——这便是“德”字方法论的历史使命。

  二、溯源“德”之本义:从甲骨文到普遍理性

  我的老师汪致正先生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系统训诂,完成了填补学术空白的《汪注老子》卓越成果,尤其首发原创性的揭示了“德”字初义并非后世泛化的道德伦理,而是“理性认知与规律遵循”的哲学内核。

微信图片_20250427102124.png
汪致正先生在首届中国古代史论坛的报告截图

  字形解析:

  甲骨文中,“德”由“彳”(行走)、“直”(垂直线,象征观察取直)、“心”(内在认知)构成,其本义为“通过理性观察现象,把握规律并付诸行动”;

  西周金文在“目”下加“心”符,强调“目正心正”的“用心思考”实践理性,标志着从神权向人文的转型。“何以中国”的“何尊”铭文“德”字是最好的验证。

  哲学内涵:

  《尚书》包括“咸有一德”等在内的所有“德”字实证,指向统一于理性共识,《道德经》“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表明“德”是“道”的实践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