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翠云廊的由来与梓潼重要地位
(一)翠云廊的由来与范围
翠云廊,以历史文化名城剑阁普安镇为中心,辐射分布在北、东、南三线344里的剑门蜀道上,北至昭化古城,东抵阆中,西达梓潼。虽历经千古沧桑,仍然枝繁叶茂,绿荫蔽日,生机盎然,至今古柏保存13351株。它造始于秦汉,完备于明清,历朝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补植,是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它们以高古苍劲的姿态、蜿蜒如龙的阵势、云环耸翠的清幽、苔花阴雨的滋润、不屈不挠的气魄而被世人誉为“蜀道灵魂”“国之瑰宝”“世界奇观”。

翠云廊得名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时任剑州知州乔钵的《翠云廊》诗与序:
自剑阁南至阆州,西至梓潼,三百余里。明正德时,剑州知州李壁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树十万,今已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钵因题曰“翠云廊”,且赋诗云: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怒)。两行古柏植(种)何人?三百里(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想)教人妒。休称蜀道难,错莫剑门路。
(二)梓潼在翠云廊的重要地位
梓潼处于翠云廊最西端,以七曲山大庙文昌文化著名,是目前翠云廊唯一呈团状分布、古柏数量最多、文化影响最大的重要景区,在大蜀道翠云廊整体生态、文化、景观中占据重要地位。梓潼七曲山位处绵阳至九寨沟旅游线路与大蜀道翠云廊的中间节点位置,手握两条大线路作手臂,伸手就可吸纳近500万外地游客,市场拓展空间巨大(当然要看我们如何做)。我们有条件、有理由、有责任主动融入大蜀道、融入翠云廊,与九寨沟、平武县、江油市、剑阁县、昭化区、阆中市等一起共同建设大九寨大蜀道翠云廊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共同推出大蜀道翠云廊世界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二、关于共建共享的几点建议
(一)共同塑造古树名木世界生态保护品牌
1.开展翠云廊古树名木普查,全面掌握整个翠云廊古柏数量、位置、树龄、环境及保护现状等,进行登记建档。
2.开展古柏保护科研,力争有翠云廊古柏保护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在世界《自然》杂志等权威刊物上刊登,增强影响力。
3.传承古代翠云廊古柏行政首长离任交接制度,全面落实“林长制”,创新古柏保护工作机制,力争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全国和世界上宣传推广。
4.实施翠云廊行道树补植工程,在保护基础上延续发展,建议规划建设七曲山至梓潼县城新蜀道(微缩蜀道景观),延长翠云廊。
5.实施大蜀道(翠云廊)美化工程,增强游览观赏价值(广元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已连续五年组织开展“美丽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