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地处福建泉州,三面环海。
囿于人多地少、海防前线的县情,加上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改革开放前,晋江还是远近闻名的“高产穷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一部分人连温饱都不可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宛如一声春雷,让神州大地江河解冻、万物复苏,晋江奇迹由此播下了种子。
深受短缺经济之苦,又背靠海外华侨资源,彼时的晋江,一大批有志气、有拼劲、肯吃苦的农村“能人”怀着摆脱贫困的初始梦想,毅然决然“洗脚上田”、勇闯新路,晋江迎来了草根工业崛起。
出生于1935年的劲霸男装创始人洪肇明,家里有10个兄弟姐妹,直到30岁还没成婚,一大家子人挤在4间破木板房里。人多地少资源贫乏,长期担任村支书的洪肇明看得明白:只有经商办企业才能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让洪肇明“做梦都不敢想”的是,变化竟如此天翻地覆:放下锄头拿起裁剪刀,把家里门板卸下来当第一张“裁床”,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劲霸公司已经拥有了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300多名工人,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
祖籍晋江青阳镇莲屿村的华侨庄垂贤,当年是菲律宾的“铁索大王”。深感于乡亲们日子艰难,老庄每次返乡都要办一件善事:在路边支上几口大锅,炖上红烧肉,煮好白米饭,凡是路过乡亲都可以放开肚皮吃个饱。
老乡们吃得开心,老庄却觉得心酸:几顿饱饭只解一时之饥,发家致富还须长远之计。1984年,由庄垂贤投资的“晋江青阳莲屿华侨塑料厂”挂牌成立,成为晋江第一批“三资”企业。而仅仅10年之后,晋江“三资”企业接近千家,总产值超过80亿元。
回望来路,品味蹚过的种种“风风雨雨”,更见思变之迫切、改革之勇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晋江就出台了“五个允许”:允许群众集资办企业、允许雇工、允许股金分红、允许随行就市、允许供销人员按供销额提取业务费,点燃了乡村工业化的“星星之火”。
在全国最大的运动鞋产业集群所在地陈埭镇,镇里的会议室至今陈列着一面锦旗,1984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上书七个大字“乡镇企业一枝花”。其时,陈埭工农业年产值就超过亿元,成为全省首个亿元乡镇。
发展前行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1985年, “晋江假药案”震惊全国,起步不久、势头正高的晋江民营企业面临严峻考验,遍布全国各地的晋江“产销大军”一时间连住店都成问题。
痛定思痛,重新出发。晋江人由此树立“诚信是金、诚信是命”的信条,以超前的眼光提出“质量立市”和“品牌立市”战略,整合“小、散、乱、杂”的草根业态,在追求市场做大的同时坚持质量做好、企业做强、品牌打响。